2008/03/30

拾起滿地的遺 - 第一次在瑞士露營

去年暑假和小胖夫婦去科西嘉hiking,讓我們大開在歐洲露營的眼界。

以前在台灣露營,總是克難又儉約的,得從找適合的營地開始,爐具、食材自己帶,除非紮營在罕有人至的盛夏溪邊,否則別想洗澡,每次回到家,總覺得自己又髒又臭。(當然我們從未造訪觀光露營區)

在法國,再如何偏遠的山區營地,淋浴間和販賣部都是基本配備,天氣好的時候,熱水澡絕對不成問題。設備好的營地,可能還提供簡易廚房和電力,熱水要多少有多少。因此有人就這麼把車一停或把帳一搭,把營地當家住了下來。

剛來瑞士,看見書店一字排開營地介紹的書籍,著實讓我興奮了一下。然而冬天大多營地是不開放的,一直到最近,天氣看來有漸暖的趨勢,營地也紛紛重新開張,我們也才有機會在瑞士露營。

swiss ticino
這次去的Ticino地區,是瑞士唯一的義大利語區。境內的兩座湖泊,便成為最佳的露營地點,營地無數。我們這次選擇Maggiore湖東北側Tenero的營地,那一帶靠湖隨便一數大概就有五六個營地,價錢又比Locarno唯一的營地合宜太多,沿著湖邊騎十分鐘便可抵達Locarno,附近還有一個超大型的購物中心,大到讓我們覺得Basel真是鄉下地方......

到達的那天天氣晴朗,我們一彎進露營區便毫不拖泥帶水直抵第一家營地的櫃台。其實真的沒什麼好挑的,旁邊就是湖啊!

這家營地是以人頭計算,目前是淡季價,兩人一天35CHF,包含所有費用,還附一條電線。湖邊第一排在假期期間已是旺季價,暴漲到79CHF。但其實我們住的湖邊第三排,也看得到湖啦!頓時覺得挺划算的。

大部分的營位都有綠草鋪地,以數字畫分,但沒有區別帳篷與露營車的營位,所以空間都頗寬敞。這個季節裡,因為氣溫還偏低,營地裡99.9%都是露營車。我們在登記營位時,管理員還有點擔心的問我們帳篷防不防水,因為近幾日天候不穩,到時他們得幫我們找旅館,可就麻煩了。出發前,大頭的德國同事也一直勸我們不要露營,因為會很冷。感覺只有我們兩個笨蛋呆呆往前衝。

因為是復活節連續假期,營地的生意不錯,大約有七成的營位都租出去了,但是這麼多露營車,理論上應該要很熱鬧才對,路上卻總是空蕩蕩,安靜得嚇人,想太多的話真的會覺得我們住進了幽靈營地。後來四處晃晃、東張西瞧,才發現原來大家都窩在露營車裡看電視(跑來這麼美的地方看電視...),不免覺得瑞士人真的是怕吵到有點神經質的地步。

環景
站在湖岸第一排拍的有點變形的環景,點進去可看大圖。

我們在這裡住了四天三夜,只有第一天和第三天是好天氣,第三天夜裡更下起了雷雨,隔天早上起來附近的山全白了,住對面的德國媽媽說,他小時候住過這,從沒在這季節遇過這樣的事。總之,每天最低溫都不到五度,最高溫也沒超過15度過,一整個冷。

後來回到Basel才知道,瑞士這幾天到處都在下雪,Ticino算是相對溫暖的了。

於是我們每天都覺得暖不起來,即使帳篷裡是暖的,帳外溫度也沒在Basel低,一出帳總是抖個不停。後來想想,連續四天都算是待在戶外,可不比屋裡有暖氣啊。

除了冷,倒也沒啥好挑剃的了,我還是喜歡露營,喜歡那種兩人小帳的天地,即使舒適度完全無法和旅館相比。可惜氣候最好的七月都算是露營的旺季,價格高昂之外,搞不好熱門營地還一位難求呢!

Locarno地區旅遊官網的營地介紹
瑞士營地搜尋
我們這次住的營地網站

2008/03/26

拾起掉滿地的遺 - 如何帶單車上大眾交通工具

本來這篇想讓Bob好好發揮,結果細節人我還是忍不住要來補充很多東西。

如何帶單車上大眾交通工具
在瑞士,只要要額外付費,單車是可以整台牽上火車或電車的(公車不行),但是某些地區某些尖峰時段或是某些列車是不能這麼做的,例如從蘇黎世出發的車班這方面的規定就比較多。

帶單車搭火車得付15CHF一天的費用,如果有Halbtax半價卡則是10CHF;單車旅行或是通勤者還可以考慮購買月票或年票。可上單車的列車通常都會標示哪一節車廂有停車位,一個蘿蔔一個坑,非常理想,但是除了這裡也不可以停在別的地方。如果到了單車旅行的季節,蘿蔔坑不巧都滿了,那就會很麻煩,所以SBB建議可以提前預約,以免向隅,費用是5CHF。

如果有人像我們一樣摳毛,還有另外一種選擇,那就是把車拆了裝進袋子,當作隨身行李,這樣便不用收費。麻煩是要不斷拆拆裝裝,尤其扛著跟我差不多大的車袋上車,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再者,如果火車上人潮洶湧,那可能會找不到地方放車袋。

這次由於我們幾乎都在起站搭車,而且都早早上車,所以還沒遇到沒處放車袋的窘境。

上車前記得先看好車廂,不要像我們兩個傻傻的,車停下來才發現眼前的是頭等艙,急急忙忙先把行李扛上車,然後跌跌撞撞、大粒汗小粒汗在車廂裡扛著單車袋移到二等艙。還有,EC車廂的公共空間不大,建議還是把車袋放在單車蘿蔔坑。


每個月台都劃分成幾個部份,以ABCD標示,通常車班資訊會提供頭等、
二等車廂是在停靠哪一個部份(綠色箭頭所示)。

Bike Emotion



雖然我和lata一直都很愛玩,身處在歐洲也有很多很多的地方可以玩。
但我是一個用功的有為青年,
再加上微薄的獎學金每個月大概只能存個幾分錢,
得累積好一陣子才能來一趟旅行。

另外,我們兩個都不太喜歡City Tour,
也很不習慣預約旅館,照著行程來,一站站的照著Guide Book拜訪。

旅行該有他的意外驚喜,
該有他的冒險,
該讓他順著當天的天氣,
依著我們的心情隨性去發展。

聽起來很浪漫,
可是每次想要去哪裡時候就頭痛啦~~~

要找一個地方,
旅館不用預約,
有很棒的戶外活動場地,
讓我們不用只有逛市區,
最好有溫暖的天氣,
因為這幾天雖然是三月底,
但是瑞士還是在飄雪。

往瑞士南邊的義大利語區看去,
很容易就看到Ticino省得Lucarno。
翻著Lata上次旅行時收集的旅遊DM(Lata有DM收集控),
我們看到了Bike Emotion 這一張地圖。

他有著20條建議的腳踏車騎乘路線,
從簡單的環Maggiore湖,
到爬升近1300米到白雪鋪地的山頭的路線都有。
看了看住的資訊,
發現有不少的營地可以開放露營,
而且還不接受預約(預約費要50-80CHF),
更是大合我們的意,
就這樣短短的幾分鐘,
把我們的復活節假期決定下來,
到Locarno去騎腳踏車啦。

一出Locarno這一個車站,就可以看到Maggiore湖,
溫暖的陽光,晴朗的藍天,
還有路邊的棕櫚樹,
再來上一手義大利的冰淇淋,
真的和我們早上剛離開陰霾的Basel完全不同。

我們騎完了一號路線,還有部份的十八號路線。

一號路線是往著名的Maggia谷前進,
這裡也是一個戶外活動的樂園。
除了騎腳特車之外,
密佈著各式各樣的健行路線。
夏季有美麗的溪水,
冬季也有人釣魚,
連岩壁上都掛滿了在攀岩的人,

至於十八號路線是從Gordola到Sonogno,
沿路義大利風情的小鎮,
看起來都有點像中國西南邊的寨子。
但是當天天氣實在不好,
並未把路線完成,無啥可書。


想要更多有關騎腳踏車的資訊可以到這裡

還有我們的照片:
Lucarno & Locarno

復活節兔兔

R0011387

二月中的Fasnacht一過,一進超市就看到滿坑滿谷的巧克力兔子,商店櫥窗也把面具換成兔玩偶,準備迎接三月底的復活節。

把巧克力作成兔子形狀,就跟薑餅屋一樣讓人不知該如何下口。

想到就這麼一口咬掉兔頭,就感覺相當血腥,可是偏偏這巧克力兔還相當暢銷,隨著復活節越來越近,連糕餅店、巧克力店也賣起巧克力兔,還有麵包兔。

但是我寧願去買塊狀的巧克力,也不想咬兔頭。

放假前一天的德語課,老師送我們一人一隻巧克力兔,還有一小截植物。一進教室發現兔兔歪著頭站在桌上笑著,我也跟著整個笑開。

雖然不知道兔子跟復活節有什麼關係,突然覺得真是一個能帶來歡樂的好習俗。

放假完回來,冰箱鬧空城,大頭喊著肚子餓,發現站在電視上的巧克力兔,決定來把他吃掉。

雖然味道還不錯,當大頭一口咬掉兔頭時,我還是不免發出一聲悲鳴。

2008/03/18

我阿媽

amac

有一個畫面深深印在腦中,一直很想把它畫下來,但是從未實現。

那是我阿媽送北上的我們離開的身影。

每年我們離開高雄老家時,她總要送到車子離開她的視線為止。那一年的她記憶已經大不如前,身軀也已佝僂,即使我們百般勸阻,仍是竭盡可能的追出來送行。車開了,準備彎出巷子,我猛一回頭,看見她仍跟了上來,朝漸行漸遠的車影揮手。

這就是我阿媽。總是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總是辦滿一桌生猛海鮮的年夜飯、總是狂往我們的飯碗裡夾菜、總是把魚醃的很鹹、總是可以在每年過年拜拜的時候一字不漏講完祝禱詞唸過每一位兒孫的名字。

上個禮拜五,家裡傳來阿媽往生的消息。姊姊說,阿媽走的很安詳,就像睡著了一樣。

我忍不住和大頭細碎的講起印象中的阿媽。一直講一直講。

剛剛拿出素描本胡亂塗了許久,還是沒能畫出那種感覺。草草在舊照片上畫上印象中的那個身影,算是給她最後的禮物吧。

來盤煎餃吧



還住在永和的時候,
就常常走到樂華夜市去吃一家叫做佳佳香的餃子店。
雖然好像後來開了很多分店,
不過樂華那家是第一家,
都還可以看到創始人在那邊煎餃子。

一盤十個,外加一碗酸辣湯,60塊就可以享受到開心的一餐。

後來我們在永福橋頭旁的市場裡,
找到另外一家更好吃的煎餃店。
那種煎好之後,
酥酥的口感,
還有剛起鍋,
一口咬下去,
燙的得把嘴撅起來一邊吹氣一邊吃一邊喊好燙的感覺,
還真令人想念。

對於吃這種事情,
只要思念起來,
那種想要吃的衝動就會一直擴大擴大。

趁著週六,
兩個人揉麵粉,桿面皮,切豬肉,切高麗菜,立刻亂搞了起來。
真的是亂搞,
菜肉比例都弄錯,高麗菜不夠又用白菜逗。

anyway,
最後煎起來雖來有一點點太焦,
不過咬下去那燙嘴的口感,
還是跟想像中一樣的有滋味~

2008/03/16

巧克力-1



提到瑞士,除了鐘錶,銀行,起司之外,不得不提一下他的巧克力。

其實,
在台灣,我和Lata都是不吃甜食的人,
但是到了瑞士,
不知道是不是氣候的關係,
還是他的巧克力真的很好吃,
我也開始迷戀起了巧克力。

實驗室的抽屜裡,
總是要擺個幾片,
讓我下半午還有活力。

BOB和Lata在這裡,平時都只有吃超市的特價巧克力,就已經覺得很好吃很滿足了。
可是Bob有一個習慣,就是喜歡去試新玩意,
那天看到Markplaze有幾家漂亮的巧克力店,
就跟Lata說我們每週都來買一塊巧克力來吃吧。

這週我們挑的是一家叫做Läderch的店,
他在瑞士雖然歷史不算久遠的老店,
但因為研發了一些關鍵做填心巧克力的技術,
而在手工巧克力界迅速崛起。


巧克力果然是一個會讓人興奮的食物。
我再逛這家店的時候,
看到各式各樣不同種的巧克力,
雖然還沒吃,
但是視覺上,還有嗅覺上的感受,
就讓我超開心的蹦蹦跳。

我們這次挑的巧克力是片狀的,
咖啡口味,
每百公克6.2SFr。
上面有一粒粒烤過的咖啡粒,
吃起來嘎孜嘎孜有點焦焦的咖啡香,
還不賴,不過我和lata都覺得巧克力味淡了些,奶味過濃。
下次再試試黑巧克力。

這家店裡的巧克力大概還有好幾十種吧,
相鄰還有另外一家小巧的巧克力店。
可以讓我有新玩意吃上好一陣子。

2008/03/14

睡神

昏
如果要用幾個簡單的概念形容我這個人,愛睡覺大概會被排在前幾名吧(當然還有懶惰、脾氣壞等等)。

從小我就是屬於那種乖乖在九點上床的傢伙,即使是大學聯考前的高三生活,印象中最晚也是十一點多就就寢。在為數不多的日記裡,總記載著吃飽睡睡飽吃迷迷糊糊的生活。會熬夜,是大學以後的事吧!而且大多都是因為跑去夜遊......

早睡的我並沒有早起,也因此睡眠時間相當長。老實說,沒有八個半或九個小時,我很難睡飽;有時候就算睡這麼久,精神還是不好。那種早上醒來可以大喊一聲「旺旺!」的狀況,我是幾乎沒有經歷過,多半是一邊哀號,瞇著眼爬出被窩。

所以當初要結婚時,我娘就很擔心,我這麼會睡,這麼愛睡,早上怎麼起來做早餐給大家吃啊。

大頭是個大約睡七小時就會醒來,也不太賴床的人,就對我怎麼那麼會睡感到匪夷所思。其實我也是很苦惱的。想到有人一天可以比我多出兩個小時,又可以精神奕奕的迎接美好的早晨,心裡也是很想改變的。

前一陣子因為生病,整個人虛掉,成天一直睡一直睡,最高記錄一天十三個小時吧。後來病好了,睡眠時間恢復,但是暈沈沈的,常常早上要偷偷補眠,晚上吃完飯整個人就攤了,啥事都做不了。

連以往可以醒腦的迷迭香都無用武之地了。

一直到前幾天,我卯起來九點半就跑去拜見周公,一直到早上八點才跟他老人家辭別,整個人像是活過來一樣,煎蛋弄早餐樣樣來,雙眼炯炯有神,一整天蹦蹦跳跳,晚上還有辦法出去散步。

此後大頭和我就放棄把我的睡眠時間調成八小時了。

2008/03/11

草莓草莓



老實說,我最討厭草莓口味的食物或點心了,詭異的粉紅色與香精味,真搞不懂為什麼會受到大家青睞。

我也很少吃新鮮草莓,但那多半是因為台灣草莓似黃金,總久久才捨得掏錢奢侈地享受那幾口季節限定的快感。每年過年完,路上便開始出現一車車自營賣草莓的貨車,「啊!一年又過去了!」的感嘆,感覺比過年還深。

在農業發達的台灣,大概很少有哪種水果擁有這麼鮮明的季節印象吧!

第一次到歐洲玩的時候,冬天的西班牙正好盛產草莓。碩大鮮紅的莓果,加上價格不算貴,讓我忍不住買他一大籃來品嚐。但印象中,西班牙草莓大而無當,不比台灣小草莓的香甜夠味。

前幾週,超市開始出現草莓的身影。望著飽滿的果實,我忍不住帶了一盒回家。口感和印象中一樣結實,但是滋味卻進步許多。結果此後我只要看到較為便宜的草莓,幾乎是天天光顧。

一盒250克1.9CHF,雖然還是比台灣的高價,但是較之其他種類的莓果,算是是相當平民的價格。

況且,這可是春天獨有的滋味啊!

2008/03/07

春天的花蕊

F

我有小花控,總忍不住對著春天的小花狂拍。

記得我有一次趴在學校宿舍前的草地拍小花,結果很不幸的背包去「ㄍㄛ/」到新鮮的黃金(還好不是衣服沾到),當下又驚又氣遮遮掩掩的衝回宿舍刷洗。

台灣路邊的花,很多都是市政府撒錢種的,引不太起我的興趣。春天短暫,也不總是來得及上山賞小花。

Basel的住宅,大多在一樓都會有大小不一的院子,有的用作腳踏車停車位,有的則是草木扶疏。像我們樓下的公共小花圃,就種了一些常綠灌木,稀稀疏疏的,不太稱頭,但是漂亮的花圃是要細心照顧的,所以也沒啥好說的。

冬天的時候,大多植物的葉子都掉光了,草本植物也都乾枯,光禿禿的一片真的是很蕭瑟。

但是自二月下旬以來,天氣漸漸暖了,有時最高溫還可到達15度,出太陽的時候,連短袖都有人穿了。於是青草啊、小芽啊、小花兒們,不知不覺都漸漸冒出頭來。

照片右上角的那種搶眼的黃花,就是最近大爆發的花種,很多人院子都有種。然後草地上也都冒出一叢叢感覺應該要出現在盆栽裡才對的水仙花。梅花也開了(我猜那應該是梅花,雖然我從沒看過梅花)。

前天早上,突然下起大雪,然後又立刻放晴,我毫不遲疑地抓著相機衝出去想搶拍雪裡的小花,並巡視災情。

沒想到雪融得可快了,反倒是小花上沾滿了晶瑩的雪水,可愛至極。而且溫帶的花朵果然耐寒呢!朵朵還是直挺挺的。不像在台灣,下個雨,杜鵑花就爛了。

啊,真期待更多更多的小花綻放啊!

更多照片請點
小花小花兒

2008/03/05

柳絮因風起



以前課文中有那麼一段《世說新語》的文字。兩位還在學文的孩童,分別以"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形容下雪的景致。

那時候,我根本還沒看過下雪,
基於老師對課文的解釋,也就這麼相信了柳絮因風起要比撒鹽空中來的更像是下雪的景致。

今天一早要出去運動時,
一到樓下就下了一大跳。

雖然不是第一次看到雪,
但倒是第一次在Basel遇到雪,
而且還刮著風,讓雪在空中漫天亂舞。

當下想了一下還要出門運動嗎?
看著路邊老婦人有精神的道早安,
被溜的狗狗也雄糾糾氣昂昂的抬起腿來尿尿(我承認這沒啥關連),
我也就認命的開始慢跑。

越跑越覺得,
以前那個說撒鹽空中差可擬的,
應該會被夫子丟筆,叫去旁邊罰站吧~~~

下起雪來,
讓整個熟悉的城市,
景致都變了個樣。
一層淡淡的氤氳水氣,
輕摟著萊茵河,
渡輪駛過水面的時候,
可以看到這層水氣跟紗一樣被輕輕的帶開
(A~~~最近阿希照片看太多,有點A片情節)
Anyway,詞窮,我沒帶相機去運動,反正就是比平常漂亮啦。

五個人的德語課

兩週的春假過後,我帶著幾乎沒剩幾個德文字的腦袋去上課,一轉進教室迴廊,門口坐著一個看起來像中東人的中年男性。

上課鐘響,那個男人走進教室,後面還跟著兩名女性。

該不會是走錯教室的吧?我心裡想。沒想到居然都是新同學,學生人數一口氣暴增至五人。

我的新同學一位是來自西班牙、嫁給瑞士人的孕婦,一位是來自葡萄牙的年輕女孩,那個大叔是巴基斯坦人,而且人家只大我一歲。

巴基斯坦人英語和德語都說得不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也都會英語,原本我想,哈哈,英語勢力獲得壓倒性勝利,這樣上課遇到解釋性的部份,不會都只是漫天抓著虛無飄渺的德文,跟鴨子聽雷一樣了。

結果我的如意算盤好像打錯了。

巴基斯坦同學上課很愛「撒咧亂講」,常常可以和老師、土耳其媽媽就聊了起來。葡萄牙同學因為跟不上,所以他寄宿的瑞士朋友都會來陪他上課,也就是說他有翻譯機在身邊。我是不曉得西班牙同學聽不聽得懂,不過他有個瑞士老公,狀況應該比我好些。再者,大家的英文口音不一,除了老師以外,在我聽起來都像含了滷蛋在講話,一樣霧煞煞。

所以我還是在大家愉快討論時不斷冒泡泡,一句話都插不上口。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文法我算是學得比較好的,雖然上課練習時還是跟著大家一起冒泡,不過考試大致上都過得去。我們從小到大不斷在練習考試,真的是沒有白練的啊!

但是,在聽力和口語方面,還真是一整個弱。

弱、弱、弱啊~~~

2008/03/04

2008 Baseler Fasnacht正式版



該怎麼介紹這個堪稱Basel年度最大的活動,著實讓我苦惱了好久,遲遲不想面對。尤其又碰上重感冒,這兩天才總算有重新運轉的感覺。

若說Fasnacht是一個嘉年華會,不如說這是一個「正統」Basel人的大型party。在早期,這個活動是不准外人參加的;在推行觀光的今日,雖然打著歡迎大家共襄盛舉的口號,實際上對參與遊行的對象仍有嚴格的限制。據大頭的Basel同事說,你得要屬於某一個社群(例如木匠公會之類的)或是家族,才能以該社群的名義組成隊伍,而這個隊伍是世襲的,連那位Basel同事也沒有資格參加。

身為遊客,你只能以觀眾的角度參與,不能跟著扮裝,記得隨身別著贊助徽章,否則BPG就不要怪人家不友善。

而這個活動在狂歡之外,更大的意義是在宣揚與傳承理念。每個遊行隊伍都要提出一個想要探討或是推廣的主題理念,以燈籠或燈箱的方式呈現,內容通常是他們所關切在上一年度發生的事件。

於是從Morgestraich開始
Morgestraich根據我的猜測字面意思是破曉,這是Baseler Fasnacht最經典的開場。週一凌晨三點半,天色仍黑,空氣冷冽,我們懷著興奮的心情與惺忪的睡眼,在黑夜裡跟著人潮流動。

四點的鐘聲響畢,街燈登時全暗,樂音接著響起,剎那間遊行已然開始。遊行隊伍頭戴各式面具,身著彩服、木鞋,緩緩穿梭於四面八方的巷道,短笛與鼓聲此起彼落,一盞盞燈籠就像螢火蟲般在黑暗裡飛行。

遊客很多,卻不喧鬧,只有川流不息的遊行隊伍彼此間的樂音交雜,但也稱不上吵雜。黑夜裡只有燈籠亮著(還有笨蛋觀光客的閃光燈),平靜緩和的短笛樂音配上誇張猙獰的面具,老實說,真的很夢幻。


這段影片有點長,誰知道怎麼用quicktime剪接啊?

主題燈籠通常是架在推車上,色彩繽紛,可惜大多我們都看不懂確切的意思,只能看圖說故事。感覺上,比例最高的話題不外乎是去年炒得很熱的黑羊白羊議題,還有Made in China。

毒玩具、黑心食品,Made in China變成Made in Switzerland擁護者的箭靶。

夜裡的遊行持續約兩個多小時,天還灰濛濛的,我們便又摸回家補眠去了。



這才開始瘋狂
為期三天的Fasnacht,每天下午的遊行活動才是真正的狂歡。從一點半持續至八點,媽拉松式的遊行隊伍除了清晨的短笛燈籠,還多了演奏Gugge music的管樂團和花車。



花車是大家的最愛。小丑會從花車上丟出糖果、橘子、花束等好康,但是也有可能會對伸出手的你狂撒紙屑。我們發現年輕正妹往往會成為小丑的對象,被拖到路邊狂撒狂塞紙屑。小貝比只要一伸手,絕對討得到小玩偶。阿桑級以上的女性收到花的機率最高,可能小丑都是歐吉桑吧。

踩著滿街的紙屑,我也突然想來試試看自己的魅力層級,但總羞於和大家一樣伸出雙手瘋狂揮舞,就在電光交錯的一瞬間,一位小丑從花車上塞了一根紅蘿蔔給我......

不死心的我繼續站在路邊傻等,後來總算等到一朵小玫瑰。總計這天,我拿到一根紅蘿蔔、一束插在橘子上的黃花、一朵玫瑰,大頭則有香蕉一根、紙飛機一個、橘子一顆、糖果數個。是說,那條紅蘿蔔又大根又新鮮,還挺不錯的。

第一天的活動結束,我就感到快虛脫的感覺,不免佩服參與遊行的人們,從早到晚一直徒步遊行演奏,體力真好。

第二天據說是小孩的遊行,小孩撒起紙屑是只有更加瘋狂的,然而大頭回到工作崗位,我則因遭受生理期攻擊而趴平,沒有去湊熱鬧。到了第三天,勉強出去感染氣氛,只見花車幾乎已經彈盡援絕,在路邊bar喝酒吃烤箱腸的人比遊行的人還多,一派悠閒歡樂的模樣。

傍晚時分,我看大家好像還沒有要散場的意思,便拉著大頭往舊城區晃晃,感覺每支隊伍的演奏氣勢都磅礡了起來,似乎是最後一夜的全體大集合,之前的輪班人馬全都上陣了。整個遊行,據說是持續到週四凌晨才結束。

隔天再探舊城區,滿地成堆的紙屑已經消失,只剩下黏在地上暫時掃不起來的紙屑,花溜溜地妝點黑壓壓的柏油路面。

原本以為,Fasnacht就此結束,有點小鬆口氣,畢竟那幾天整個腦袋裡都是短笛樂音,一整個魔音穿腦。沒想到上回從Maloja回Basel的週日夜裡,還看到有著便裝的短笛隊伍在遊行,遠遠聽到短笛聲,還以為自己幻聽了。昨天出去散步,可怕的鼓聲和短笛音又在耳邊響起,我們兩個簡直快嚇壞了,以為見到鬼,今天翻報紙才知道,昨天好像是本年度Fasnacht正式結束的日子,所以遊行隊伍又出來遊街。

所以這意思是說,我們要再過一年才會再聽到那個短笛樂音了吧?

套一句大頭的話,太過狂歡還真是傷身啊。

p.s.鄉親kuku的blog有完整專業的〈不可不來的嘉年華〉系列,大家可以過去看看。
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更多照片請點
Fasnacht

2008/03/03

RISOTTO影分身術




我不知道義大利人分不分的出義大利麵條的好壞,
對我而言,我是自認吃不太出差別來,所以我們幾乎都是買最便宜的Budget麵條。

但是對於米食而言,對我來講,就有很大的不一樣。

以往儘管是在爬山,
也總是會花上很多的時間,
好好的把一鍋飯給煮好。
因為其他的配菜煮的再好,
有一鍋夾生,或是燒焦的飯,就還是個失敗的晚餐。
只要飯燒的好,然後菜夠鹹,就會是個成功又浪漫的晚餐。(深深覺得爬山養成了很多奇奇怪怪的生活習慣)

到了瑞士,
找到好吃的米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不像是在台灣,不要貪小便宜,通常就不會買到難吃的米。
在這裡,狀況是儘管花了比較多的錢,通常也不會找到你喜歡吃的米。

在二月之前,
我們通常都是買自Migro超市的Budget米,
兩公斤裝,2.6SFr.
雖然是Budget米,但是他煮起來黏黏的,
雖然米粒有點小,也不飽滿,但是因為便宜,拿來拌醬汁差別沒那麼大,也就這麼撐著。

但在一個月前,
這種米突然斷了貨。
再隔壁的櫃子上,
有這一種標了Risotto(燉飯)的米,
一公斤要價1.85 SFr. 可以說貴了五成~~~

其實和其他米相比並沒有特別貴,
只是之前Budget米實在是太便宜了,
其他的米都要這個價錢。
再暫時沒的選擇的狀況下,
我們就先拿了一包回家試試。

煮了之後,
我還滿驚訝的。
除了一樣有黏性之外,粒粒飽滿的圓米,
煮好之後粒粒晶瑩,口感也很Q,就是個優。

昨天此米大特價,
我們兩個卯起來塞滿了背包。

吃飯的時候笑笑的問lata說如果Budget米又繼續出現在超市,
你會換回去Budget米嗎?
"不會!!!" lata很肯定的回答。
我想我也是,
我寧可少吃一點肉肉,
也想繼續吃這好吃的米啊~~~

2008/03/01

碎碎念之看病初體驗

hide

我很不喜歡看醫生,或許是受到我老爹影響,總之,我總是要拖到病得很慘或很慌才有可能去掛號。

從上個禮拜三開始不舒服,雖然只發燒了兩個晚上,但是昏沈無力的狀況從未間斷,而且氣管和鼻腔發炎的感覺也像永無止境。印象中,似乎從未失去嗅覺這麼多天。但是因為傳聞中看醫生荷包會被剝一層,再者也不知道上哪找醫生,還要是會可通英文的診所。抱著過一天算一天的心態,希望自己能趕快痊癒。

結果本週一早上,我開始起了像被蚊蟲叮咬般的疹子,集中在膝蓋、手肘和腳背,手指頭也發紅發癢。到晚上,疹子蔓延到臀部和大腿。隔天早上以為痊癒了,一邊吃早餐一邊又癢了起來,整條大腿花溜溜。下午下課回家,連臉都花了。這下我真的緊張了。

到了第三個發作天,抵達德文教室的我臉又花了,連同學都問我怎麼了,我總算忍不住開始打電話找醫生預約看診。

據大頭同事說,瑞士這裡是實行家庭醫生制度,大家需要看病會連絡自己的家庭醫生,通常都可以解決,有需要的話醫生才會幫你轉給專科醫師。另一方面,這裡看病需要打電話預約,我運氣還可以,可能是感冒的關係,約到隔天早上的時間,對岸鄉親kuku的背痛就約到一個多月後。要一位病人與病痛繼續為伍這麼久,老實說真不人道。

然而然而,就在我準備去看醫生的那個早上,診所打電話來。她說,醫生今天不能來,可以跟你改約下禮拜嗎?

開玩笑,等到下禮拜,我病都好了,還看啥?

一陣混亂後,我終於凹到隔天中午的時段。後來才知道,原來醫生也感冒了。不免想起,在台灣生活這麼久,從來沒遇過醫生感冒或生病請假不看診的。不知道是台灣醫生都不生病的,或是他們生病了還是會繼續工作。

在我終於能夠看醫生的時候,已經是禮拜五了。拖了醫學院畢業的熱血kuku陪我一起到位在一棟商業大樓的診所,推開看起來像是住家的木門,裡頭看來窗明几淨,在櫃台填完資料,一旁等待的房間還有好多雜誌可以看。

等了一會亂扯亂聊,一位年約四十的女性探頭進來叫我的名字,她伸出她的手說她是Dr. Scheffner。我傻傻的跟著她走進另一間看起來像辦公室的房間,在辦公桌對面坐了下來。

之前本來很緊張的做了一堆描述病情症狀的筆記,深怕會無法與醫生溝通,用著殘缺的英文,居然大致上都還過得去。遇到聽不懂的狀況,只需要張開嘴轉頭往右看,kuku就會很快速精確的幫我翻譯出來。

我拿出前幾天拍攝的照片,證明看診這天沒起疹子的我曾經過敏的很慘,醫生因此診斷我的症狀是蕁麻疹所致(感謝kuku翻譯),過敏源有很多可能性,有的人一生就發作那麼一次,有的人得不斷服藥控制。她用一張便條紙,寫下藥品名稱,然後蓋上診所的印章,要我拿去藥局買藥,按指示服用,若是沒有改善,再來找她。

如果說台灣的診所滿街都是,Basel可說是有滿街的藥局。一般人上藥房買藥、保健食品或是藥妝是再普通不過的事,不過有些藥方是要有醫師處方籤才能取得。我把我的藥單交給藥局人員,她向我記錄了保險相關資料,確認藥品,然後就微笑跟我說再見。

ㄟ?不用錢?

原來我們貴死人的保險也不是白繳的,如果有醫師處方籤,保險會全額給付我的藥品費用。至於看診費補助多少,就要等帳單寄來了才知道。沒錯,我之前是半毛錢都沒付,就大搖大擺走出診所的。瑞士人好像從來不怕顧客不付錢落跑,在這裡,先享受後付款似乎是常態。

除了等帳單,現在就是等待起疹子的症狀消失了,總不能出門老是包的跟阿拉伯婦女一樣只露出眼睛。惱人歸惱人,倒也見識了瑞士人的看病流程,老實說,比較像在面試或是諮商什麼的,看診間裡半台器械都沒有,沒有藥味,醫生又溫柔又有耐性。

想起自己小時候扒在媽媽腳踏車上或是診所門口號啕大哭不肯進去的畫面,這裡的小孩子應該也會比較不怕看醫生吧!

卡森



卡森是我在FMI(我目前工作的地方)認識的第一個人。

早在去年初來面試的時候,
就是他負責帶著我再FMI到處拜訪老師。

他長得高高大大的,
大概是禿頭的關係,
所以總是裡個光頭

來歐洲之前,
對於德國人,
大概就是造車工藝高超,
都養了德國狼狗,
然後冷冷酷酷的,很難接近。

不過相反的,
卡森卻是我認識過最熱心最和善的人之一。

他總是會主動問我哪裡有沒有需要幫忙,
lata不在的時候會找我週末一起出去玩。
有一次鑰匙搞丟了,
他也丟下手邊的工作幫我翻箱倒櫃到處找。
在鑰匙莫名其妙又出來之前,
他甚至叫我今天去住他家,剩下的事情明天再說(已經找到八點了~~~)。

今天,
他交出他的論文,
搬空他的位子,
離開FMI轉往他的下一個人生階段。
雖然他不會看我的Blog,
但還是祝福他~~~。

my friend...

2024 Q1 書單

小說 姓司武的都得死  生活 人生四千個禮拜 幾個特別有共鳴的段落 數位遊牧者的寂寞 高度自由下,比較難與大家"同步"。 放假不同步,自己一個人放假還有的樂趣就會下降 耐心的培養  喜歡困難的事情 聚沙成塔 原創性遠在非原創性的另一端 原子習慣 兩年前讀過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