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24

用木頭烘烤的麵包

R0011594

在剛剛開始上德語課的前幾堂,某次老師又和土耳其媽媽聊開了。老師說,有一種麵包,是用天然木頭下去烘烤的,由於現在木料取得較不容易,所以價格越來越高。老師說,位於Basel市中心Marktplatz旁的那家高級百貨門口就有賣那種稱為Holzofen-Brot的麵包。

從她的表情讓我感覺,那種麵包肯定很正,想想無論如何應該也來試它一次,但幾次經過總是人來人往的百貨門口,每次不是當場被昂貴的價格嚇退,就是排隊的時候考慮半天被昂貴的價格勸退。

某一次和大頭一起逛街經過,總算狠下心來要買它一個(話說每次花這種錢都是有大頭在現場鼓吹)。

週末人聲鼎沸的,顧攤的是兩位有點年紀的大媽。我一邊問大頭要吃哪一種,一邊緊張地在腦中拼湊對話。就在我完成準備後,大媽也剛好服務完上一位客人,但是我發現她並沒有要理會我的樣子。

大媽慢條斯理地脫下她的針織外套,折好收妥,挪正她胸前的名牌,就在我懷疑是不是被排擠的時候,她終於抬起頭來對我微笑。

在瑞士排隊做任何事,往往是急不得的。就算是急得衝天撞地了,服務人員永遠都會不疾不徐地解決完上一位客人的所有問題,才有可能接著不疾不徐地接著解決你的問題。

我們幾乎很少遇到手腳俐落的服務人員,或是因為自己動作太慢而惹人不耐煩的狀況,這種狀況老實說在台灣簡直難以想像。結帳時多等一分鐘,都能讓人渾身不耐;服務業講究的就是得快、快、快。在這裡你就是得等。

最恐怖的經驗是有一次和大頭去買太陽眼鏡,週六的眼鏡店真可為人潮洶湧,一堆店員沒一個忙得過來的。反正我們也不太能和人溝通,愉愉快快的選好眼鏡,準備結帳前抓了一個店員問能不能給我們新的眼鏡,對方說請我們等一下,結果我們大概等了十分多鐘,好不容易才拿到新眼鏡。

接下來結帳才是最痛苦的經驗,櫃台前大排長龍,數位店員在三個收銀機前交替穿梭,一下打電話、一下進倉庫找貨、一下在電腦裡查單據、一下又不知道消失去哪裡,留下三個空蕩蕩的收銀機面對三排人龍。我們只是要結個帳丟錢閃人,花了二十分鐘才完成。身旁嘆氣聲四起,看來也不只有我們受不了。一時間還曾經懷疑,我們是不是一輩子都結不了帳。

好,又離題了,今天要講的是,用天然木頭烘烤的麵包。

這個很貴很貴的麵包,看起來很有型,我在回家的路上忍不住就先挖了一口嚐嚐,結果,「怎麼樣?」大頭問我。

「很結實耶......」其實是完全感覺不出有什麼味道。「可能是真的很天然,很有機,沒添加什麼東西吧。」我又開始不負責任亂猜,一邊也是阿Q的安慰自己。

這真的是一顆很結實、用天然木頭烘烤出來,但是沒有木頭香的白麵包。

可是它一顆就要7.2sFr.啊!!!!

2008/05/19

在終點揮舞著勝利小旗


天氣頗差。大頭在選手群裡看起來好嬌小XD。

上個週六,大頭臨時被他那個研究中心叫去參加一個在蘇黎世舉辦的馬拉松接力賽。

說臨時也不太正確,大頭在幾個月前就已經報名參加,只是晚了點報名,只能排在候補。由於這幾個月以來完全沒消沒息,我們也幾乎把這件事給忘了。直到上個禮拜,因為原本跑最末棒的人無法參加,大頭於是就上陣了。

春天以來氣候不穩定,結果兩個人都養成怠惰的生活習慣,已經快想不起來上一次慢跑是什麼時候了。我有點擔心的問大頭:行嗎?他拍拍胸脯說:「沒問題啦!才五六公里,還大多都下坡。跑最後一棒,你到終點幫我揮小旗子吧!」

上一次說要幫他搖小旗子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那年大頭第二次參加山岳鐵人,當然還是抱著拿冠軍的決心。第一次沒跟到的我,嚷嚷著要去當跟屁蟲,在終點迎接他們的勝利。

比賽雖然是兩天一夜,根據上次經驗,大家都覺得搞不好一樣半夜就可以完成賽程。結果滿心期待的我,在第一天入夜從指揮站得到關卡關閉、停止計時、所有隊伍就地紮營的消息,只好一個人默默地到竹山國小找走廊暫窩一晚(結果值班老師看我可憐,居然開保健室讓我一人獨享)。

隔天我精神奕奕回到指揮站等待大家歸來,此時已經有不少隊伍從起點撤退、放棄比賽,而大頭和朋友們下落不明。就在我一直窮追猛問之下,指揮站有人掠下類似大頭他們撤退的消息。

這支四人隊伍裡,每個人都是抱著想拿冠軍的必勝決心,想必是出了什麼狀況、或有人受傷才會決定撤退。著急的我當下完全忘記開車技術不佳又完全不認得路,油門踩著就想去起點接大家。

結果車開沒多久久迷路了。我停在三叉路口左顧右盼,正好一台協辦單位的轎車經過,好心的領我前去起點的路。

車行至此不禁令人傻眼,前方的大橋已攔腰折斷,是九二一大地震蹂躪過後的遺跡。前往起點的路由橋頭左側下切,老實說,當時瞬間還真懷疑那條陡下的土路可以行車。

但是已經急到沒腦的我就這麼把車給嚕下去了......

起點是一塊寬敞的空地,我把車停好,前去詢問駐站人員有否大頭他們要撤退的消息,大家都是滿頭問號。

後來經過一番無線電往返,才知道這完完全全是一場誤會。大頭他們根本沒撤退。

那是誰跟我講他們撤退了啊啊啊啊啊。

我當下滿臉斜線,這下慘了,靠著腎上腺素衝腦殺過來的我,現在要怎麼開車回指揮站啊?

左蘑菇、右磨蹭,正當努力為自己灌滿回程的勇氣之時,有一支隊伍疲憊的撤回起點。我一面有點虛情假意的和他們閒聊,一面打著如意算盤:

「咦?你們也要回指揮站嗎?我也剛好要回去,不如坐我的車回去吧!」「不過你們有沒有人會開車?我技術不好,怕你們會嚇死......(嘿嘿)」

於是我就這麼安然地回到指揮站了。

在那天傍晚,我終於得到大頭他們接近終點的消息,興奮地迎上前去,羞怯地揮舞雙手(其實是忘記帶小旗子了)。

由於大頭他們在其中一個關卡排隊等了好幾個小時,以致於抵達終點時,比賽早已宣佈結束,而被取消資格,所以並沒有如願獲得獎項。但事後查詢,以實際參賽時間計,他們應該是可以名列第一的(後半程幾乎都用跑的啊...)。

這次蘇黎世的馬拉松接力賽名為SOLA,據說是小有知名度的賽事,鄰近國家愛好馬拉松的人士都會特別報名參加。光是今年報名隊伍就有八百多隊,一隊14棒,很少看到如此大場面的大頭和我,看到電車裡人人一身勁裝,一下電車一道人龍往起點的賽道前進,不禁都興奮起來!

今年賽事總共有十四條路線,每條路線難易不均,有的6公里直上400公尺,有的上上下下13公里,大頭跑的最末棒大多為下坡,5.5公里。選手環肥燕瘦百百種,有些看得出來是純屬共襄盛舉,有些則是殺氣騰騰的練家子,因此八百多支隊伍以去年成績分成快慢兩組,慢組提前起跑,而且每跑完兩三棒就會重新鳴槍起跑,以免各隊抵達終點時間相差太多。

大頭他們那隊這次被分在快組,前一棒是一位女孩子。他們每人都發一件有點醜的排汗衣,前一天下班前也有相認過,以免到時不知把棒子交給誰。

這種狀況還蠻容易發生的,不少選手上氣不接下氣地衝進終點,卻找不到下一棒隊友,或是已經跑過頭,無奈地還要再拖著雙腿回頭找人。

每個人都跑得很認真,即使是挺著大啤酒肚,或是體力根本不堪負荷,大部分的人一接到棒還是都奮力地往前衝,雖然根據大頭報導,很多人衝出起點沒多久就開始用走的了。

就在主要集團紛紛衝進終點、大會廣播的報號已經像繞口令一樣時,我們還是沒看到任何一個穿著那件很醜的藍色上衣的女孩子。

大部分的選手大多已經上路。突然間,大頭背號的那個數字鑽進了我的耳朵,我對著大頭喊著:「我好像聽到了耶......」果然遠遠有一個藍色的影子跑了過來。

接到棒的大頭瞬間就衝了出去不見蹤影,我連喊聲加油的機會都沒有,也急急忙忙搭電車趕去終點站幫他揮小旗子。

結果,我花了四十分鐘,轉了兩趟電車,才抵達終點站。在終點那個黃色氣球拱門附近探頭探腦找到好位置,打開相機準備捕捉大頭衝進終點的畫面時,有人拍拍我的後腦。

大頭老早就跑到終點了啊啊啊啊啊。

這段5.5公里的賽程,由於大家都是用全力在衝,他說他只花了大約二十多分就到了。電車路蜿蜒大半個市區,反而還花了兩倍時間。

「嗚,沒揮到小旗子。」其實也根本沒帶小旗子好不好。

大頭說,雖然他大概可以碾過一半的選手,但是還是跑不贏一半的強者。賽道穿過森林,跑起來頗暢快,可惜下坡傷腳,後來腳軟了兩天。

好笑的是,賽前特地把手錶調到計時畫面的大頭,一接到棒就完全忘記要計時,血液全部聚集到雙腿,一直到衝過終點線大腦才恢復運作。

至於真強者究竟跑多快呢?聽說有一段13公里上400公尺再下200公尺的賽程,第一名只跑了45分。

2008/05/13

夏天的滋味



連下了兩個禮拜的雨之後,氣象預報終於出現了大太陽的圖案。不過,這已經是快兩個禮拜前的事了。從那時候開始,陽光全天候熱力綻放,喚醒沈睡在衣櫃裡的細肩帶、小可愛,禿了一個冬天的枝頭也瞬間蹦滿綠葉,爛雨連綿的春天似乎接近尾聲。

現在,早上和傍晚大概是一天最宜人的時段。不到二十度的涼爽氣溫,與燦爛陽光搭配得正好。不過在萬里無雲的情況下晒上一整天,午後的溫度不但暴增,陽光晒起來也有些灼熱了。

於是冰淇淋攤的生意就來了。

不過路邊甜桶一球大概也要3.5sFr.,不如到超市買盒裝的,隨時想吃就有。

對於偶爾只想嚐嚐味道、實在不適合常吃冰的我來說,傳統的甜桶往往份量過大,吃多了會有報應。那種足以遮住大頭的大頭的甜桶,其實大概只有七公分長,幾口就可以解決,不僅賣相可愛,也十分適合塞牙縫。

R0011468
這款哈根大枝牌的冰購於德國某一家高級超市,焦糖口味,賣相十足,吃起來也讓人回味無窮,只是要價頗高,結帳時讓我們臉黑了一半。啊可是,我對焦糖口味的東西真是沒有抵抗力啊啊!!

夏天夏天,柑橘類的水果少了,但是瓜果桃李漸漸上市。夏天夏天,歐洲的夏天真是個美好的季節。

2024 Q1 書單

小說 姓司武的都得死  生活 人生四千個禮拜 幾個特別有共鳴的段落 數位遊牧者的寂寞 高度自由下,比較難與大家"同步"。 放假不同步,自己一個人放假還有的樂趣就會下降 耐心的培養  喜歡困難的事情 聚沙成塔 原創性遠在非原創性的另一端 原子習慣 兩年前讀過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