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31

[塗?] 2012 w13 旅行的意義之三:框架出走

Why travel?

旅行啊......旅行是為了從自己的框架裡面出走啊!框架可能是社會的、文化的、階級的等等。從框架外面回頭再看自己,就彷彿可以更認識自己了。 by ICheng


=========

一開始的時候,好像是有那麼一點誤會了ICheng的意思,腦袋了一直繞著「逃離框架」轉啊轉,分明人家沒說到逃離這樣的關鍵字啊!也因為這樣的誤會,有了下面這張草圖,但是實在對畫圖大大了失去了信心,所以並沒有將圖完成。

SKETCH

再把那段文字調出來看,才發現好像也不是我原本想的那回事,用樂高小人作為主體的想法慢慢出現。有同學表示,她覺得樂高小人代表了一種僵硬、一致、毫無特色的形象,而她認為人不該是這樣。經她這麼一說,我反而覺得用樂高小人用對了,因為台灣社會給我的感覺,的確的確大家都被訓練、被引導成為同樣的人,在大多數狀況下講求的不是發揮個人特色表現,而是像工廠的機器,安分地完成中央程式設定的工作。

話說回來,好像有點離題了呀。而且放大鏡下得那位,會不會也要有點不一樣才對啊?

[延伸閱讀]
旅行的意義之一:歸屬感
旅行的意義之二:另一半
旅行的意義之四:出軌
旅行的意義之五:工作

2012/03/25

W12 2012 四分之三

歐洲遊     -0712-071DSC_2981
四分之三 2007, 科西嘉


這週六去了暗房,但是依舊無法使用。
上周已經把所有洗出的黑白照片和大家報導過了,
這週只好拿出以前數位時代拍的照片和大家分享。

這張照片拍攝於我們再2007年剛來歐洲的第一趟旅行。
地點是在法國的科西嘉島,也是和小胖郁茗在歐洲的第一次健行。

數位時代拍了很多照片,
很多時候我並沒有一張張好好的檢視這些照片。
拍太多了,常常沒有記下來自己拍下了什麼,
失去了和這照片的連結,也沒有印象對當下這段情境的感受。

在這次找照片來為W12墊檔之前,我完全沒印象我拍了這張照片。
我當然也忘記了我拍照片的當下再想什麼,想要表達什麼。

對我而言,她依舊是一張"好看"的照片,
但她雖然是我的作品,但是我沒辦法站在她身旁,替她說點故事。
甚至剛剛在硬碟中發現她的時候,還有那種"你好,初次見到你,你長得真漂亮"的那種感覺。

但她其實是我眾多伴侶中的其中一位,一段偶遇過後,
我忘了她,數年後在咖啡廳還和她偶遇搭訕調情的那種尷尬感頓時冒了出來,
可怎麼也想不出當初和她相處的細節。

對於這樣的作品,
我只能給她一個數字代號,
卻不能給你們關於她的故事。

就叫她做四分之三吧。



相機 Nikon D70s
曝光 0.001 sec (1/2000)
光圈 f/5.0
鏡頭 Nikon 85 mm f1.8
焦距 85 mm
曝光偏向 -1 EV
後製軟體 Picasa

[塗] 2012 w12 旅行的意義之二:另一半

Why travel? Why travel?
豔遇。

不要否認了,就算這不是主要目的,很多人心裡大概都這麼期待吧。有人真的因此找到了人生的伴侶,不過大概很少有人像我一樣每每嚇得屁滾尿流,拔腿而逃。

Why travel?
第一個版本,用瓦楞紙板,女的表情看起來不錯,但顏色不太滿意

腦中的第一個畫面就是畢卡索的雙面人畫作,用紙板呈現,做成像拼圖一樣可以拿起來玩。但是最後如果是要作成書,就要想辦法有個背景,目前的做法是用魔鬼沾黏在紙上,可以重複拔取黏貼。最理想的做法是用磁鐵,這樣就可以挪來挪去一直玩了。

瓦楞紙、厚紙版、不透明水彩



[延伸閱讀]
旅行的意義之一:歸屬感
旅行的意義之三:框架出走
旅行的意義之四:出軌
旅行的意義之五:工作

2012/03/18

W11 2012 羅lata

LATA
羅lata 2011, 義大利

手邊手洗出來的相片幾乎都已經跟大家報導過了,
雖然還有很多照片想洗,
但是因為前兩週都出城玩耍,
沒有進暗房洗照片,
這週六暗房也有其他人在使用,
找不到空間可以沖洗,
所以這週只好又來老王(陳)賣瓜(lata),
拿出自己的壓箱寶來墊檔期。

說到攝影這件事情,
對我來講其實就是忠實的記錄身邊的人事物。
我不會為了想要拍怎樣的東西,而去某個景點。
目前也不會特別想要記錄怎樣的大山大水,奇麗風景。
這些風景,總是有人可以記錄的比我好,
網路上總找的到成千上萬這些壯麗的風景照。

什麼東西別人記錄不到?
自己的生活囉!
身邊的人事物,
別人沒辦法替你過,
沒辦法幫你記錄,
只能自己來。

這張照片是某個下午和lata一起用餐的時候隨手拍的。
哈,能夠和美人兒吃飯真的讓人心情大好阿。

相機: Contax G2
鏡頭: Carl Zeiss G45
底片: Tmax 400
Developer: Ilfodol S

2012/03/16

[塗] 2012 w11 能不能60分就好/旅行的意義之一:歸屬感

niche 歸屬感

本週終於可以把這個進行了三個多月的插畫課計畫稍微告一個段落。自從「生命之旅」這個想法被版畫老師批評得一無是處之後,我陷入了嚴重的信心危機,幾乎無法再提筆畫點什麼,只是避重就輕、東閃西躲地用其他技法繼續工作。

這幅畫就是其中之一,我寧願用色紙做勞作,也不動到畫筆。

此圖屬於一個名為「旅行的意義」的系列,我打算尋訪不同人不同的旅行理由,編織成冊。這幅圖是編號一,概念同於頭太大的花豹第一塊蝕刻版畫,旅行的理由在尋找歸屬感。

對於原生地的疏離感、不適應,以及感受到的壓迫感,讓某些人只能以不斷地流浪來緩解,並期待能在旅途中找到一個舒適的角落,讓自己甘於就此安身立命。

IMG_6493
IMG_6494

一開始有了這個想法,我腦中的第一個畫面就是椅子。各式各樣的椅子,哪個才是真正適合我的?我簡單地畫下了草圖,但是一直動不了手。看著蒐集來的那些椅子照片,我抽出櫃中的色紙開始切割黏貼,慢慢完成了一張張椅子,但仍是苦於不知如何安排背景,因此遲遲無法完成,直到最後一週才急忙把椅子掃描進電腦,用photoshop胡亂湊個背景出來交差。

是的,有種交差的感覺,不是自信滿滿地認為這就是完美的成品了、我要的就是這樣。

插畫老師認為背景太過搶戲(果然),但意外的是,不少同學私下表示叫我不要理會老師,這幅圖背景分明相當合適。

在獲得同學讚美的當下,雖然免不了飄飄然,卻有一股無法抵擋、病態的想法排山倒海而來:我還不夠好。

我還不夠好,東西不夠成熟,細節仍嫌粗糙,唯一不太會受到自我攻擊的,大概只有概念的部份。我可以有還不錯的想法概念,但總覺得無力施展出來,或許是想不到戲劇性的畫面,或許是不知道該怎麼用適切而成熟的技法搭配,不知道該怎麼讓作品更專業一點。

我在報告的最後,即使大家的評語都相當正向,我還是忍不住無腦地問了老師這個白目問題:「你們會不會覺得這些作品還不夠專業呢?」

廢話。老師當然沒這麼說,但是表情大概就是那個意思,甚至還帶有一點莫名奇妙:「呃,你們不需要很專業,你們還在學校學習,等到這一年過去了,你們就會變得越來越專業。」「練習素描,多練習素描、觀察、素描。」她這麼補充。

回到家忍不住跟大頭分享了這樣病態的心情。我知道自己肯定不夠好,否則何必去上學呢?還只是在個大學先修班和一群可能還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要走這行的年輕人掙扎著。但是我其實已經表現得還不錯了,究竟還在不滿意什麼呢?那個只錯一題沒考滿分就掉淚的辮子女孩似乎又活了過來,陰魂永恆不散。

大頭也不知是不是要安慰我,幽幽地說他也常覺得很不滿意自己,有時候也快到了不知道在不滿意什麼的地步。

我們聊到了那個不到八十分差一分打一下的歲月,想到這裡的分數只有六級分,六分滿分,四分及格,也就是說,多數人都是拿四到六分,很難真的分出「高下」。大家都一樣好。

大家都一樣好,也難怪西方人往往有自信到膨風的地步。我的字體課美國人老師尤甚,常常聽到她誇張地讚嘆某某人的作品,一開始我還保持戒心認為那是美國人的典型虛偽,久了居然也被洗腦,覺得自己還挺天才的。

相反地,我們成長的歲月裡,永遠只有不到一百不夠好,即使只差一分。

能不能只要六十分就好?沒有分數是不是更好?

色紙、photoshop/18x36cm


(p.s.題外話,最近有點感覺,素描稍微進步一點點,但是有時有感線條似乎也變得有些世故,不知是否是過渡期,也想起亂搞速寫課做得那些惡搞練習,或許就是在破除世故的可能?不曉得。是說,我一點也不想成為那種畫狗狗會叫的人啊,一點也不想。)

2012/03/14

[塗] 2012 w10 書封之一

DSCF0634


最近在畫畫上實在沒啥進展,倒是一向不留心的字體課有了點小成果。

之前提到,我們從畫n開始練習,這已經是三個多月以前的事了。這些日子以來,我們以設定好的n為基準繼續畫出h、m、l、t、u、a、e等等字母,從而拼出一組完整的字。

我的字是amazing。沒為什麼,只是覺得自己厚重的n應該要搭配一個意義誇張一點的字,而且補上z、i、g並非難事。

字體設計出來後,老師接著要我們用這個字體做書封,只用這幾個字母,不搭圖。

一開始被迫只能用影印機放大縮小然後剪剪貼貼,操作起來相當不順手,獲准啓用電腦後,不知為何靈感頓時湧現。

於是這是我弄的第一個版型。將字置於書背並延伸n、i、m的線條,從正面看只有黑白對比強烈的線段,無法清楚辨認位於書背的標題,(自認為)有誘使讀者把書拿起來的效果。整張書衣攤開視覺效果也不錯。

IMG_5952

不過這算是我們對平面設計最初階的嘗試,老師並沒有要求一些在專業上應該注意的細節,大概就是讓我們體驗瑞士平面設計大玩字體字型的傳統吧。

2012/03/11

W10 最愛的瑞士角落

DSCF8488
最愛的瑞士角落, 2010, Switzerland

我們到過這裡好多次了。
第一次來的時候是冬天,
那時候經過漫長的等待,
lata剛剛拿到他的居留證。
美麗的雪景還有可以在湖面上散步讓我們驚奇不已。

第二次來的時候是在秋天騎著腳踏車,
從山的另一面翻山越嶺而來,
那時候完全被這美麗的顏色所征服。

第三第四次我們和kuku&serious, charles 以及nobady還有高導來。
讓朋友看我們最喜歡的瑞士角落。

第五次是在我意外後的半年,
和妹妹一起來,
我們來這學了越野滑雪,
領略了-30度健行真不舒服。

第六第七次則是在這個月去這滑了兩次越野滑雪。

是的,
我歐洲還有很多地方還沒去,
為什麼我持續的來這裡?

這兒美麗,寧靜,
來這兒不全然是旅行,
而是個休息,
心靈上的休息。
來這總是很單純,
沒有太多可以讓我分心的東西。
來這就可讓腦袋放鬆,
讓身體帶著自己去滑雪,去爬山,去騎車,
這些我們做喜歡做的事情。

如果去其他歐陸城市旅行,
通常就是去逛街,看美術館,
但我們最喜歡的並不是這些。
得找地方吃晚餐,
得看guide book去找對的旅館,
合宜的餐廳,
得看對月台,坐對車。
這些事情也讓我倆沒法子真的放鬆...
我們也向來沒有習慣任何城市的步調,
這樣的旅行回來反而覺得疲累。

感覺我們五年來一直再旅行,
這角落反而有時候有家的感覺。

這張照片是2010年和妹妹去滑雪時候拍的。

喜歡畫面中有些人滑雪,
有些人和家人及朋友散著步,
每個人都在畫面中這美麗的地方,
享受他們人生中溫柔輕鬆的時光。

相機 Fujifilm FinePix S5Pro
曝光 0.002 sec (1/570)
光圈 f/8.0
鏡頭 Nikon 18-200mm VR
焦距 200mm
ISO 速度 100
曝光偏向 -0.33 EV

2012/03/04

W9 2012 偶遇 圓圈圈

偶遇

看到lata貼了張圓圈圈,
也找了找我有沒有跟圓圈圈有關的照片。

這一次去威尼斯,
很宅的帶兩台相機。

一台是Leica M6搭 35mm 鏡頭,大多配100度的底片。
另一台是Contax G2 搭45mm planar ,搭配400度的底片。

那時候已經有一段日子沒認真用底片拍照了,
不太習慣Iso竟然不能調整,
所以搭了兩種速度的底片,
增加在不同光度下拍照的機會。
也一陣子沒有用手動對焦,
用Leica手動對焦的時候也緩慢,
帶了台Contax增加了這種需要快拍的機會。

這張照片是在威尼斯雙年展的展場,
一個舊倉庫的大門。
因為倉庫已經沒有在使用,
牆上早已長滿了爬牆虎,
有幾處的玻璃也以破損。
倉庫內相當昏暗,只有幾道光束從沒有被爬牆虎佔據的窗口穿了過來。

從這一個倉庫出來後,
我就在等著後面參觀者從這扇門出來。
趁他們靠近門前,讓光透過圓形窗戶打在臉上的時候,
拍下了這張照片。

這張照片目前還是半完成品。
洗成照片的部份還不是挺滿意的,
對比和相紙的質感還沒有找到要的感覺。

不過貼上來呼應lata的圓圈圈

相機: Contax G2
鏡頭: Carl Zeiss G45
底片: Kodak T-Max 400
Developing: Ilfosol S 1+9 Std. developing
Paper: Ilford multi-grade RC 珍珠面相紙

[塗] 2012 w9 圓 圈 圈

color exercise

色彩課程的第三個練習,老師要我們選一個幾何圖形作為主角,先用色紙拼貼找出構圖,然後試著用混合媒材完成色彩搭配。(左,不透明水彩;中、右,色紙加不透明水彩)

我選擇圓形。想不出原因,就是直覺。後來為了畫圓形(手邊沒圓規)、裁切圓形吃了些苦頭,心中不時暗罵自己的笨選擇,幸好當初有把不知為何而買的切圓器寄過來,省了不少麻煩。

色彩練習重點好像不只是搭配協調好看的顏色,有時候感覺老師不斷暗示我們去嘗試大膽的搭配,像我這組紅配綠對比色。

長久以來一直覺得自己色彩感覺很差,每每看到同學輕輕鬆鬆拼出美好的顏色搭配,反觀自己筆下是無盡的屎色——尤其當我全靠直覺配色時,那結局更是淒慘。

這組紅配綠是從老師的色卡箱裡找到適切的顏色搭配出來的,這樣的方式我還做得來,要憑空繪製就慘了,不但想像不出,有時問題更是在沒辦法調到那個確切的顏色。

想想這或許也是數位時代的遺毒,因為螢幕上的幾乎永遠不可能是實際的顏色,印出來的也幾乎很難完全符合原始設計的色調,不夠講究因此失去了色感的準則。(當然也是欠缺練習啦)

是該時候來加強色感啦。

A4圖畫紙、不透明水彩、色紙

2012/03/03

鹹度度的奶油

butter with salt

很久沒挖冰箱了。在一個地方住久了,生活上難免事事習以為常;尤其在這個食物種類極度貧乏的國度(好吧!其實我是個不太有興致嘗試瑞士食物的台灣胃)。

自從上次在Manor買到讓人落淚的奶油,我一直在想有沒有可能找到同樣好吃、或甚至更好吃的其他品牌。

上週終於有機會去了暌違已久的法國超市,由於每次去法國都覺得他們的奶油真是又香又濃,於是決定來試試是否有勝過我們的No.1奶油。忘記琦媽曾經推薦專門製作奶油的是哪個省分,隨手拿了一個看起來很傳統很鄉下的品牌。

抹在麵包上配合蜂蜜吃果然仍是相當香濃,大頭認為No.1還是略勝,我口舌遲鈍倒是吃不出來差別。只是嚼啊嚼的,突然像是抽筋或是到舌頭一般,我的臉整個皺了起來。

好鹹。

像是炒青菜裡鹽巴沒有拌勻,突然吃到一口鹽的感覺。

仔細一瞧,奶油裡果真混著一粒一粒晶瑩的粗鹽。原來包裝上的海鹽是這個意思嗎?

2012/03/02

[塗] 2012 w8 我的第一塊蝕刻板畫

DSCF0844
放假放得太爽了,這週都快過完了還不知道該貼什麼圖。

這張圖是上次頭太大的花豹的半成品,是蝕刻板畫(Etching)。

我的這塊版用了三種不同的技法,目前只完成了線條部份,其他兩種我還不清楚該怎麼操作,原本等著那一整天一口氣完成,結果老師臨時告病假沒來。其他同學多半僅用一種技法,所以對於混合技法該怎麼做,大家也愛莫能助。

焦慮了一個上午,我甚至連線條部份到底成不成功都無法確定,最後決定乾脆洗去保護銅板的那層漆,印一張試試看效果。

幸好線條的效果還行。

接下來就等放完假,老師病好,趕緊加工了。

copper plate
上了漆刻好了的版子其實挺美的。

Etching的基本技法:銅板上一層褐色的漆,待乾後,在版上刻下想要蝕去的線條,以刻去表面漆為準(印出來是黑色的線),手下記得墊一張紙,以免抹去那層漆。。刻好後,在版子後面貼上塑膠紙作為保護,然後把板子丟到酸水裡,約三十分鐘可得到黑線條所需的深度。取出板子、沖水,擦乾,用溶劑洗去保護漆,就可以上墨印製了。

過程相當煩瑣,尤其此種版畫以極細緻的線條為特色,傳統上講求紮實的素描工夫,實在不是我這個做不來細工的人所擅長。暫時還沒有找到樂趣所在。不過手工的過程還是迷人的,雖然自己的成品仍嫌粗糙,卻有說不出來的質感,不是電腦製作列印的作品可以比擬的。

玄之又玄的異次元空間

IMG_6298

這件事的主角我也不知道該怎麼用中文形容。

我們公寓的洗衣機是共用的,房客不能自己買洗衣機放在家裡。洗衣的時間按照班表排,每兩個禮拜可以使用半天。針對這個規定,我們初來乍到之時也是哎哎叫,現在倒很習慣了。用洗衣機得付錢,一次大概0.6法郎不等,房客得用圖片裡這玩意兒儲值,方便用洗衣機時扣款。

好吧,姑且叫它儲值鈕。

洗衣服通常是我的工作,因為我們排的時間是星期一早上,大頭得上班。最近半年我得天天上課,洗衣就變成一件麻煩事,得不時跟鄰居搶空檔。有時衣櫃呈現彈盡援絕的狀態,又忙到根本沒時間洗衣,真的差點把內褲反過來穿了。

這兩週學校放假(別問我為什麼一直放假,我也不知道,更搞不懂得是這假叫運動假,據說是讓學生去滑雪用的),前幾天出去玩,今天本想來洗洗衣服,怎麼樣就是找不到儲值鈕。

通常我總是放在門口鞋櫃上,或是鞋櫃的抽屜裡。翻遍所有的抽屜、衣簍,還是不見蹤影。仔細回想,上一次洗衣多虧在家拼論文的大頭幫忙,但也因為這樣,我實在想不起來儲值鈕到底放哪去了。

經過這幾年,往往大頭找不到的東西,我總能一下就找到;我找不到的東西,大頭也是輕鬆就能幫我解圍。結果這次連他都一籌莫展。

兩人沙盤推演了半天,好不容易慢慢推敲出最後一次使用儲值鈕是拿烘衣機裡的衣服;誰拿的?我記得問過大頭衣服乾了沒,記得他唸我放太多衣服所以很難烘乾→大頭拿的,可是他完全不記得儲值鈕哪去了。

這個情況是蠻棘手的,因為我們都記得大頭當時心情不太爽,當他不爽的時候,很容易把眼前的東西全扔到異次元空間去,收到你完全想不到的地方。

所以他默默跑到儲藏室挖出洗衣粉的盒子,沒有在裡面;打開置物櫃,沒有在裡面;翻開床墊,沒有。

絞盡腦汁還是一樣探查不到半點蛛絲馬跡。

就在兩人已經放棄,打算花錢了事之後,我看客廳滿地的背包行囊亂糟糟的,索性收了起來,一手伸進背包裡掏掏看是否還有其他未清空的衣物,沒想到就這麼摸到了

我差點沒尖叫起來。

怎麼會在這?怎麼會在這兒啊???也就是說,儲值鈕莫名其妙的跟了我們去山上玩了個雪,一直默默地躲在背包的深處?

這離奇的狀況,直比好色的手錶事件了。直到現在,我們還是想不透,儲值鈕究竟是怎麼爬進去背包裡的。

2024 Q1 書單

小說 姓司武的都得死  生活 人生四千個禮拜 幾個特別有共鳴的段落 數位遊牧者的寂寞 高度自由下,比較難與大家"同步"。 放假不同步,自己一個人放假還有的樂趣就會下降 耐心的培養  喜歡困難的事情 聚沙成塔 原創性遠在非原創性的另一端 原子習慣 兩年前讀過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