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08

[塗] 2012 w1 生命之旅



十二月初上一個作業結束後,老師宣布下一個挑戰是從個人照片中尋找靈感,結合故事與圖像製作三幅圖,題目一樣是關於旅行。

和之前的狀況相同,創作的過程總是痛苦而難產的。大部份同學帶了許多照片,開始描摹照片的圖像,寫下我看不懂的文字。我總覺得渾身不對勁,沒辦法從圖像去發想主題,也不想讓作品僅僅是個「遊記」。

想起以前看過一個LV的廣告“Life is a journey",個人對LV相當感冒,但是不得不承認那是一個拍得極富詩意的廣告片。除此之外,上次在巴黎書展看到許多繪本也是繞著生命與人生打轉,不禁想來試試這個主題。

和智多星大頭閒聊一陣,決定用家族合照來詮釋這個主題,但在硬碟裡怎麼也找不著那些二姐出國時全家在機場的合照,那大概是我印象中最後一張暖色調的家族合照。想想反正也希望能擺脫一點太個人化的習性,於是找了網路上許多老照片,試著畫了五幅圖,想要用版畫印在類似宣、綿紙那類很薄的紙上,然後製造古今對比的重疊效果。

在畫草稿的過程中,雖然心神投入,但也不免開始覺得信心動搖起來。同學大多問的問題是:「這是你的家人嗎?」是不是我的家人有這麼重要嗎?這些畫看起來只有這樣嗎?好不容易粗略地做好草稿,已經下課,接下來就是聖誕假期了。我焦慮地請老師給點意見,以免假期過後發現此圖不堪使用又得重回原點,結果這位講話有時近乎口無遮攔的老師,還真的給了一箭穿心的意見。

「這,這是什麼?你想表達什麼?你的對象是誰?是大人還是小孩?背景為什麼總是同一個?好,是生命,有人出生有人過世,所以呢?@#$%......」老師一連串批哩趴拉問個不停,我甚至連開口的機會都沒有。總而言之大概就是,實在是畫的太爛了,人物的描摹既不寫實、也稱不上卡通,代表意象模糊不清,甚至沒辦法辨認誰和誰是同一個人。

雖然老師的批評字字精準、針針見血,但我也得承認我已經盡力了,只是想到自己的素描功力短時間無從解決起,還是不免悲從中來,吸起了鼻水。

人物造型很幼稚,我暫時就只能做到這樣;人物沒有表情,是因為以前的人拍照真的都沒表情的,好嚴肅;場景不變是因為想把焦點集中在人的變化。

那是生命的流轉,我心裡的痂。

假若插畫是一種語言,讀的人不能懂,那是說的人沒能把話說好;或者插畫並不是個國際語言,讀的人不知曉那串語言背後的文化意涵,或沒有類似的人生體驗,便不能一讀就懂。我不知道哪個是對的,只是懶於解釋什麼,於是把散亂一桌的圖收好,放進後會有期的箱子。

life6

描圖紙、代針筆、鉛筆/10x13cm

3 則留言:

Yachih / Gloria / 鄭雅芝 提到...

我想到這個繪本咧 http://www.amazon.com/New-Years-Reunion-Chinese-Story/dp/0763658812
(其實是中翻英的 中文叫團圓),感情其實都沒有說得很明,對老外而言似乎也是一種可以接受的特別吧。總之,很喜歡這本書的畫風。

lata 提到...

啊那本我知道。我想大概還是得經過詮釋、說明吧,還有中國風營造的異國風情。

陳致元有一本繪本叫小魚散步,德文版是中德對照,書末還特別篇幅介紹魚這個漢字。那好像一點都不是重點吧?我其實很好奇如果少了這部份,老外到底能不能欣賞。

shuchun 提到...

我覺得外國人對“行旅“的感受跟我們很不同(always冒險之類的),但是妳想要做的這主題一定要找個機會自己把它做完!我覺得會很有意義。

W35 長大中的孩子

畫面中的三人一狗,轉眼間大(狗老)了許多。 今天沛人生第一次自己拿著悠遊卡, 無大人陪伴的狀況下,搭捷運去萬華爬岩。 雖然幫她準備了手機(也是人生第一次帶手機出門), 但手機竟然給我當機, 害緊張的爸爸10分鐘打了17通電話試著確認他的狀況都落空。 只能叫自己放心,路上很安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