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09

能不能埋頭苦吃就好?

party

之前的語言班上,有一個Q毛的印尼男生。他跟我住同一條街,每天上課都跟我比誰遲到最久,很喜歡穿超人圖樣的T恤,總是在中堂下課才好整以暇地吃起早餐——幾乎每天都是麵包夾巧克力醬。

這個為愛跟著音樂家女友來到瑞士的男孩,一開始德文程度實在不好,上課常常跟不上練習,但看起來總是無憂無慮的。

後來課程結束,他們繼續下一期的語言訓練,我則選擇學費較為低廉的德國語言班。在開學前,我偶爾還是會回去找他們,隨意地聊聊,發現Q毛的程度真是進步神速,他說:「真是多虧我女友的幫忙。」。

有一天,Q毛說,他和他女友打算在二月底結婚,希望我們可以參加。「我在這邊沒有家人,你們就是我的家人。」他這麼說。

我當然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很意外的,大頭居然也欣然同意參加。

後來整個二月因為爸爸的事待在台灣,一直到婚禮舉辦的前一天才回到八叟,一度還打算不參加了。因為Q毛誠摯的邀請,二來有便車可搭,三來大頭當天得到外地做一整天的實驗,我實在不想在有時差的狀態下獨自在家待一整天,就答應了。

婚禮在新娘的故鄉伯恩省的小村莊舉行。車子一上高速公路就陷入了看似無止境的長龍,似乎是因為連續假期,伯恩上高地的觀光區又實施交通管制,車子嚴重回堵,數度動彈不得,許多駕駛索性熄火下車抽煙聊天,可說是蔚為奇觀。

結果65公里的路程,原本只需50分鐘,花了兩個多小時才完成。當天豔陽高照,氣溫暖和,我就這麼一路坐在車內晒到頭暈眼花,全身發燙。

好不容易抵達教堂,儀式已經進行到尾聲,沒多久就結束了。即使如此,即使聽不太懂場中的德語,還是感覺相當美好。一種純真的美好。

然而儀式一結束,我便開始發現事情有點不對勁了。

來賓一一和新人問好、致意、閒談,有些賓客也隨口和身邊的陌生人聊了起來。然後我們上車,不知道要去哪、要做什麼,車子就這麼來到一間位於山中的高級餐廳前。

這間餐廳擁有一整面極佳的展望,白雪、村莊、山景,真的是美不勝收。我在這裡卻經歷了人生第一場趴替夢魘。

之前常常聽去參加某某會議的大頭說,會議完的餐會好無聊,一堆人拿著飲料,吃難吃的小點心,到處找人裝熟兼聊天。他每次不是默默在牆角用一杯酒把自己灌醉,就是到處試吃小點心,然後做出都很難吃的結論。

就在新郎新娘隨後抵達餐廳,可怕的洋式趴替就這麼運作了起來。所有的賓客端著自己的酒杯,嘗著桌上的「生菜」沙拉(連綠花椰都是生的)和不知名小點心,先是和自己認識的人聊天,接著隊形開始改變,慢慢向不認識的陌生人進攻。

有些人是天生社交好手,或是交遊廣闊,身邊總不乏有交談對象,而且看來相談甚歡。有些人一看就看得出是木訥寡言之徒,逡巡的眼神有如獵人四下張望,勉力向其他賓客移動,勉力想引起或加入話題,卻往往只是乾在一旁。

一開始我還有那群語言班朋友可以做掩護,但當他們開始怡然自得地混入那神妙的喇叭陣式,我的侷促不安節節升高。我只希望自己可以變成餐廳裡的雕像擺設,這樣就不需要與人交談,不會被獵人鎖定,也可以避免話接不下去的尷尬。

不知過了多久,主人終於宣佈將驅車前往另外一間山中餐廳用晚餐。我一聽說趴替將會延續到午夜十二點,不論是否會錯過享用正統瑞士餐點的機會,當下決定無論如何一定得開溜。

時差成了我最好的藉口。當然,舟車勞頓、飢餓、趴替的打擊與酒意真的是把一早醒來神輕氣爽的我一拳又擊回疲憊深淵。尤其當我順利搭上火車,終於能夠全身放鬆之際,真是覺得累到快呆掉了。

我不免想起台灣的喜宴,那是多麼輕鬆自在的場面,和老朋友相聚,吃吃喝喝,看看新郎新娘準備的照片,無論如何永遠都不需要刻意和陌生人攀談。

我得承認對語言的恐懼更是主要原因。但哪一天若是語言掌握度也夠了,我實在也沒法想像自己端著酒杯在那樣的場合暢所欲言的景象。那是演電影嘛!

於是,趴替就成了我們兩個公認的惡夢了。

2 則留言:

wildyears 提到...

讀你這一篇真是心有戚戚焉...除了語言困境外,話題幾乎搭不上邊。我上次參加洋趴的經驗,人人手執一杯紅酒或白酒,談的是加入歐盟以後各國民生用品物物價的轉變以及投資趨勢,不然就是伊拉克戰況;好死不死趴踢還選在要坐纜車上去的"高山餐廳的陽台"舉行,氣溫爆低,風很大,我的圍巾全程與我的頭成90度直角飄揚,歐洲人身穿短袖POLO衫遠眺夕陽感動個半死,我則是裹著大衣頻頻發抖,噩夢遺萬年...

lata 提到...

靠,這是真的,所以我有朋友為了能夠有充足的社交話題,每月研讀經濟學人、國家地理雜誌等等期刊......尤其當你社會地位越高、年紀越長,說出的話就要更有見地。真要命。有沒有不需要高談闊論的地方啊?

2024 Q1 書單

小說 姓司武的都得死  生活 人生四千個禮拜 幾個特別有共鳴的段落 數位遊牧者的寂寞 高度自由下,比較難與大家"同步"。 放假不同步,自己一個人放假還有的樂趣就會下降 耐心的培養  喜歡困難的事情 聚沙成塔 原創性遠在非原創性的另一端 原子習慣 兩年前讀過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