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過年總少不了年糕作伴,除了這是拜拜不可少的祭品,也是外婆最拿手的傳統小點。
這次在Grenoble享用了kuku做的炸年糕,想吃的心情整個在心底炸開來。
但是有一件事情我一直搞不太清楚,那就是為什麼每次kuku都是做紅豆口味的年糕。於是我做了現場訪問,發現大家過年居然都是吃紅豆年糕。
我大概是一直到跟大頭交往、常去他家鬼混後,才知道這世界上有紅豆年糕這種東西。我們家的年糕一直都是紅糖口味的。這次的調查對我來說還真是個重大打擊,原來我一直以來認為紅豆年糕是商人研發出來的花俏版年糕,其實才是朋友眼裡的真年糕。
(媽媽!我們家怎麼那麼奇怪啊!!沒在守夜年糕也跟人家不一樣!!)
就像小孩子得執念一樣,我一直覺得外婆的年糕是全世界最好吃的,不死甜、香氣足、彈性佳又不硬。每年過年最期待的事情之一,就是回鳳山外婆家,就有熱騰騰的年糕等著我。
外婆總是遠遠聽見我們回來的聲音,就急急忙忙進廚房,用筷子挖鍋子裡剛蒸好的年糕,一人一球,我們就像吃冰一樣,開心地吃了起來。
但是這樣直接挖著吃僅限於新鮮年糕。記得那時候家裡就是有吃不完的年糕,常常放到發霉,霉菌又特愛年糕,節省的媽媽只好把發霉部份切掉,像一般家庭一樣裹粉炸著吃,不過最常加工的方式還有切片後用少量油煎到皮脆內軟,這也是我的最愛!
這幾年離家,少了我這個年糕控,家裡的年糕都沒什麼銷路,聽說媽媽又發明了把年糕饅頭這個消耗年糕的方式,據說頗受好評。是說自己做少量年糕,生吃都來不及了,還曬成乾喔?還是直接丟到鍋裡煎,享受當下的歡樂比較快。
外婆的年糕都是從米開始磨起,在這裡沒那麼多道具,只好買泰國糯米粉將就著用了。試過許多家紅糖,發現大多的紅糖感覺都只是上了色的白糖,完全沒有紅糖具有的香氣,只有德國Marktkauf賣的Seeberger紅糖比較有點樣子。
以下做法感謝媽媽和阿姨傾囊相受。
【材料】
糯米粉400g、水300g、紅糖300g
【做法】
1. 糯米粉加水後盡量攪拌後,再加紅糖繼續攪拌,然後加蓋放置一段時間。
2. 糖會慢慢釋出水分和粉融合,此時再繼續攪拌,直到粉漿呈現牛奶糖均勻狀。
3. 模型抹油,倒入粉漿,放入電鍋中蒸熟。
※電鍋第一次放2.5杯的水,蒸完用筷子挖拌發現好像沒有全熟,於是再放2杯水下去蒸。
※量越多,蒸的時間越長。
※想要直接挖起來吃要趁熱,冷了年糕會變硬;想要切片煎或炸,要放涼或冰起來,等年糕變硬會比較好切。
一般網頁食譜都是要人把糖加到水裡溶解,再與糯米粉拌勻。外婆的做法因為是從米漿開始磨,所以沒有加水的問題,反而要將水分去掉。阿姨和媽媽一直告誡我水不要加太多,加糖之後放置一段時間就拌得開了。科學家陳說:「對呴!糖就是碳水化合物嘛!」
果真,一流的廚子都是一流的化學家呀!
6 則留言:
紅豆年糕??我家每年也都只出現過妳說的紅糖年糕而已呢!(我還沒見過紅豆年糕呢!)
我家用電爐很多很多年,所以我們是把年糕繞在筷子上,然後在電爐上烘到外脆內軟,吃掉表層脆皮之後,再繼續烘...哎呀,妳害我好想家了XD
握手握手,當天我真的差點以為自己是外星人啦XD
今天實驗證明,我媽都是用乾煎的,跟你家一樣是吃外脆內軟口感。加一點油是可以避免彼此沾黏。
原來還有紅豆年糕這種的呀??
麻說外面賣的還不都是紅糖口味的!!
可是大家都是吃紅豆的說,麻會不會自動過濾調演前的紅豆年糕?
我從小也只看過紅糖年糕,在登山社第一次吃到紅豆年糕。
仔細想想我小時候在阿嬤家也都吃紅糖年糕,但是長大後紅豆年糕就比較普及了。我們家的吃法是乾煎後配蒜苗,很奇怪吧!可是很好吃哩!
張貼留言